最新网址:xzcxyl.com
字:
关灯 护眼
新潮畅阅 > 宋穿之懒皇帝 > 第103章第 103 章

第103章第 103 章

太上皇自觉想明白了, 亲政是必然的,但是怎么亲政, 还是慢慢的让儿子和大臣们自己磨合就好。反正不着急,慢慢来就行。

三位辅政大臣一看上皇的表情就明白了他的想法,俱是苦笑不已。好吧, 既然你们都不着急, 那他们就继续担着。

不过范大人另有要事儿汇报。君臣四个坐在软椅子里, 围着桌几抱着茶, 用着小插食, 边说边聊。

“今儿官家说上皇五十有三,微臣惊觉, 自己已经七十有四了。”范大人喝了一口沉香茶, 感叹一声。

太上皇含笑不语。他明白老臣想要急流勇退的意思;也明白他的岁数, 确实是应该荣归田园,安养晚年。如果儿子与范仲淹能和当年的唐太宗与李靖一样,留下一段儿“辞官”的佳话,那也很好。

包大人眼见太上皇有接受范仲淹致仕的意思,目露期待跟着感叹, “微臣今年, 也是六十有四了。”

太上皇瞪了他一眼,范大人和欧阳大人摸着胡子笑。包大人,六十四难道不是老人

四个老人放开君臣关系, 好像老朋友一样的谈心。

“自古富贵而知止者盖少, 虽疾顿惫, 犹力于进。”当年唐太宗因为李靖辞官而下的褒奖诏书犹自在耳边回响。浩浩乾坤,李靖可谓是华夏第一人因辞官而受到皇帝的赞誉,如今范大人要做第二个。

自秦汉确立辞官制度的千年来,华夏大地上虽然有陶渊明那样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真隐士,大多数的官员们却是一辈子生命不息,官欲不止,最后老节不保,君臣失和。若都能和前朝李靖那般知足常乐,在位极人臣之际辞官做个达观之人,君臣相得,未尝不是美事一桩。

范大人自觉,自己从一位寒门子弟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宰之位,得遇两代明君赏识,其间比他有背景,有才华,有能力者不知凡几,但像他这般幸运的人,真的不多。

能亲眼看到海晏河清,天下大兴并且参与其中;能看到燕云被收复,亲自来到燕京,他的一生,足足矣。

从宫里出来,范大人想着他这跌宕起伏的一生和家里孝顺明白的儿孙们,就是最让他牵挂的大孙子现在也跟着官家做事有模有样的,当下就情不自禁的露出微笑。因为辞官带来的淡淡失落散去,心里存着的更多是功成身退的轻松和释然。

晚上的时候他在和家人一起用晚饭,把自己要辞官的事儿说出来得到家人真诚的理解,他又是心生小感慨--这些年忙忙碌碌的东奔西走的,退下来陪陪老妻,教养孙儿,挺好。

官家从亲爹口中得知范大人的决定,也觉得挺好。他的想法很简单,按照范大人的年纪,确实应该休息了。

汉唐以来,文武官员到了七十岁一般都是约定俗称的辞官致仕--“致其所掌之事于君而告老”。这些年因为国家大事太多,范大人一直留在任上日夜操劳,白胡子花花的,天天跟着早朝,他每天看着都不忍心。

太上皇嘴角抽搐,儿子自己眼里没有权势地位,大小事务都放手给大臣们自由做主,也幸好遇到范仲淹、包拯这样的人。

官家没有亲爹的那些想法,他想着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一生,想着大宋官员致仕后的养老生活,不确定的问道:“范大人为官做事克己守礼、公正有德,一生致力于报效朝廷,造福天下百姓,如今致仕,孩儿该如何嘉奖”

“这确实是个问题。”太上皇低头沉吟一番,和儿子商量,“按照最初的规定,大宋官员辞官致仕都可享受致仕官的相应待遇,比如加官晋阶、荫补子孙、发给俸禄、赏金赐物等等实惠,又比如送别礼仪、冠带还乡、班列朝会等等礼遇。”

“后来养老的官员多了,朝廷又有明文规定,对国家有恩或者是年过七十退休的官员,都可以去邓县养老,一面到那里教书育人,一面颐养天年。如今我们已经迁都,再安排范仲淹去邓县养老好像不大合适。”

“范大人的官位已经没法再升,他的三个儿子都是国家栋梁之才,行事也是颇有父风,不需要萌官。”官家把亲爹提到的几项待遇一个个琢磨,“孩儿听说范大人弄了几个义庄收容了很多无家可归的人,虽然有他的俸禄补贴却是时常捉襟见肘,不若,赏赐财物”

亲爹听着儿子的“大实在”,一口茶含在嘴里差点儿喷出来;官家眼神儿疑惑,“送别礼仪、冠带还乡、班列朝会等等礼遇都加上”

推荐阅读: 美女董事长老婆 诡计多端水瓶妃 天罡地煞之绝代天骄 道田 魔女套住帅掌门 谋妃倾城 秀色女公子 雇佣兵皇后:皇上,本宫罩你 一等庶女 护花冷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