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瓷器珐琅彩与五彩区别
清代瓷器珐琅彩与五彩区别:一、五彩瓷,五彩瓷起源于明代,成熟于清代,所以它在辈分上算是珐琅彩和粉彩的老大哥了。五彩瓷的主要着色剂为铜、铁、钴、锰等矿物元素,采用低温(600℃~900℃)烧制成型,常用颜色有红、黄、绿、紫、赭、黑等。所谓五彩并非是说五种色彩同时出现,而是多种彩色之意,但其中必须有红色。五彩也被称为“古彩”、“硬彩”。与珐琅彩和粉彩相比:五彩瓷直接在白瓷胎上绘画,色彩强烈,鲜明浓艳,各色彩之间几乎没有过渡,五彩瓷使用的是单线平涂法,难以达到纹饰具有浓淡明暗的立体效果,所以当釉彩技术革新,更为名贵和细腻的珐琅彩和粉彩技术出现后,五彩瓷的生产数量便慢慢减少了。二、珐琅彩珐琅彩出现在康熙末年,全盛于雍、乾两朝,在中国古代所有瓷器中堪称制备最精良、产量最稀少的瓷器。珐琅彩的制作属于最高机密,不容一点闪失,先由景德镇烧制出上好的素白瓷送进宫中,再由宫中御用画师画上珐琅彩后再次烘烤而成。珐琅彩使用的珐琅,最初被用于金属胎珐琅器,即景泰蓝。其成分为含铝硅酸盐与铅、锡等重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。珐琅所用原料多数来自天然矿石,釉料呈现带有光泽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状。与五彩和粉彩相比:1、珐琅彩料绘制的花纹是堆起来的一层厚厚的料,有立体感,用手指可摸得到;而粉彩釉是以薄薄的釉水涂上的,很平坦,摸不到凸起的感觉。2、珐琅彩以硼为助熔剂,色调非常艳丽美观,五彩与粉彩以铅为助熔剂,色彩不及珐琅彩美观;3、珐琅彩有玻璃质感,五彩与粉彩无玻璃质感。4、珐琅彩色彩繁多,有十多种不同的色彩,而粉彩釉虽比五彩釉色彩总数要多些,但在同一器上还达不到珐琅彩那么丰富。5、如果表面很难分辨,可以通过触感,珐琅的胎体相对要薄,粉彩的要厚一些。6、珐琅彩料较厚的地方釉面易出现极细的开片(冰裂纹),并明显有玻璃质感;粉彩不存在开片的问题,且无玻璃质感(不反光)。
